图为白山城市风光。
(资料图片)
王晓柱摄
1994年,我在一家企业工作。一天,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我介绍在白山电视台工作,想跟我聊一下准备调我到那里工作的事。对方说,有人推荐你,说你文字功底不错,很适合编辑记者工作。如果你愿意,可以来台里见面谈谈。当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我多年的夙愿,这个电话让我喜出望外。
接下来的见面、考核一切顺利。不久,我就换了工作,成为白山电视台一名新兵。从此,开始用镜头和画面记录这座与我日夜相伴的城市。
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白山市,原来叫浑江,是一个县级市。1985年升格为地级市,后更名为白山市。由于周边多是矿区、林区,白山整座城市被林矿产业托举簇拥着。作为编辑、记者,我就多次选用过林业工人手握油锯在冰天雪地里将参天大树伐倒的画面,小火车冒着白烟在林海雪原中载着木材多拉快跑的画面,煤矿工人头戴安全帽、手握风镐、在掌子面挥汗掘进的画面,还有大火车满载着木材、煤炭迎面呼啸而过的画面……一组组生动的画面,在当地电视台不断出现,传递着白山这座资源型城市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
然而,没过几年时间,市区周边的煤矿因不再有煤可采而相继停产,那些与木材相关的产业悄无声息地在逐年减少。与之相伴的是,电视荧屏上也越来越少出现相关画面。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告诉人们:林业资源出现了危机。这种局面,势必会让白山这座依托林矿资源兴建的城市遭到重创,面临一场重新开辟发展路径的艰难抉择。作为编辑、记者,我和同仁们用手中的摄像机,以一部部专题片、市情片,记录下当时的困境。
正当白山人想办法找出路的关键时刻,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又如旱天里一场及时雨。我和同仁们第一时间把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播给市民。那些日子,白山电视荧屏上常常可见的画面是老百姓的笑脸。
在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白山人不等不靠,很快捋出一条“生态立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对曾经的“靠山吃山”有了全新认识。过去“靠山吃山”是砍树、打猎,后果是山被掏空,生态被破坏。而现在“靠山吃山”,首先是要养山,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挖煤了,不砍树了,变成散养野猪、种人参、种草药、种木耳……白山人告别昨天,迈出了城市转型发展的坚定步伐。
我和我的同仁们用大量的镜头画面,记录见证着这座城市凤凰涅槃的奋斗历程。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的白山市,天蓝水清,马路宽敞,街巷整洁。浑江两岸,堤坝牢筑,垂柳依依。北山公园、青山湖,绿树繁茂,碧水荡漾。城市周边废弃的矿区正被长势旺盛的人工林覆盖。得到“天然林保护工程”护佑的次生林,正以蓬勃生长的喜人态势,回报着这方土地上勤劳的人们。
生态得以恢复后,旅游业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夏天,森林江河,满目皆绿。以长白山为龙头,望天鹅风景区、讷殷古城风景区、龙山湖滴台度假村等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冬日,长白林海一片雪白。鲁能胜地滑雪场、万达国际滑雪场等具有国际标准的滑雪基地,让滑雪爱好者纷纷云集到这里。
经历过风雨的白山,现在越来越舒适、宜居。认识两位多年前来白山创业的老朋友,一位来自河北,另一位来自浙江。他们都是我在电视台工作时结识的,现在均已年过花甲。两人可谓事业有成,本该返回老家安享晚年,但都不愿意离开白山。因为他们在这座城市扎下了根,交下了朋友,爱上了这里的山水,适应了这里的气候环境,早已将他乡当成了故乡。
几年前,我从电视台退休。退休后,遛弯散步的时候,我总喜欢去观察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虽然手头没有了摄像机,但手机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我把所见所闻用手机拍下来,做成短视频等,发送给身在异乡的老同学、老朋友。蓝天白云,皓月星空,新建的桥梁,崛起的楼群,江中嬉戏的野鸭、觅食的白鹭,夜晚浑江岸边璀璨的灯光,雨后桥上呈现的彩虹……这些都是我拍摄的内容。我想,老同学、老朋友们在获取家乡信息、欣赏家乡美景的同时,一定也能读懂画面背后我想说的话——生活在白山的人,感到很幸福。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