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静
李岩松
“农民工自学考下12本证,网友:你月薪几万呢?”最近,张淑宝在媒体平台引起热议。
张淑宝今年40岁,有6本学历学位证书、1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2本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1本心理咨询师(高级)证书、1本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证书和1本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但证书没有给张淑宝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他仍然早出晚归,在胶带厂做着搬运工作,没升职,也没加薪。
这不是张淑宝第一次出现在媒体平台。张淑宝再次受到关注,除了他的“身世”与经历之间的极大反差,更因为网友对他考证的质疑。“有了学历和证书,为什么还在工厂打工?”“如果没用,为什么还要学?”
记者找到张淑宝,与他聊了聊。张淑宝坦言自己没有赶上好机遇,爱好没能直接兑换价值;但幸运的是,他把生活过成了平行线,打工让他赚得柴米油盐,读书让他抓住诗和远方。
张淑宝在工厂工作
“我可能一辈子都要当农民工了”
40岁的张淑宝,圆脸,身材敦实,看上去与普通农民工无异。但11年来,他考了12本证。
白天,他在冰冷的机器中间搬运胶带模具,灰色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晚上,张淑宝窝在一米多长的书桌前,长了茧子的手翻着《中国近代史》。看书,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他总说,看书让他可以对抗无聊,和命运。
1982年,张淑宝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刘杜镇围山村。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日子过得紧巴。
1998年,16岁的张淑宝拿到泰安机械电子工程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10980元的高额学费困住了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张淑宝因此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心里清楚,可能我这辈子都不能再踏进学校的大门了。但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后悔。”张淑宝回忆,父亲心里愧疚,把那张录取通知书保存了很多年。
从那以后,张淑宝成了一个农民工。
刚开始,张淑宝到当地的建筑工地,干起了修路工作。1999年,他跟着姨夫到德州一家电磁线厂打零工。2002年,他又到了山东淄博一家铸造厂工作。
2003年,张淑宝父亲在采石场工作时,眼睛受伤。当时21岁的张淑宝花光所有积蓄为父亲治疗,然而父亲的眼睛还是失明了。
为了贴补家用,2003年下半年,张淑宝跟着大舅到江西赣州做起筑路工作。生活让这个年轻人彻底褪了一层皮。“在室外工作,烈日很强,我们晒得就像抹了酱油的猪头肉的颜色。”张淑宝笑了笑。
2004年3月,他回到家乡,到了青岛一家工厂。张淑宝毫不避讳地历数着自己的从业经历,也正是这些经历撑起了他生活里的柴米油盐。
有人问张淑宝,当命运压迫你的时候,你选择顺从,还是挣扎?张淑宝回答:“顺从和挣扎可能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压迫,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让人有了不同。我可能一辈子都要当农民工了,我不后悔,但我不认命。”
“啤酒烧鸡,不如一本书香”
打从进入工地,张淑宝除了带着铁锹,还带着书。
张淑宝说:“最开始,我内心有着朦胧的希望,想先赚点钱,再回学校。随着时间的流逝,重新上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因为,你不可能回到过去。后来就想,靠读书来安慰自己吧。”
张淑宝的书桌
在德州打工时,张淑宝带着《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平凡的世界》,干完活吃过饭,他就猫在宿舍里看书。
年轻时的张淑宝很内向,不爱说话,自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农民工的肚子里竟装着“秦时明月”,装着“鲜衣怒马”,装着“长风破浪”。
歇工的日子,张淑宝步行21里地,到镇上的书店。他把一本《红楼梦》攥在手里很久,但兜里窘迫,张淑宝只好把它放下。这本书标价24元钱,相当于他两天半的工资。
开工资的那天,张淑宝又来到书店,总算把这本买到手。当时,一提啤酒11.5元钱,一只烧鸡10元钱左右。工友说:“你买本书,还不如买提啤酒,买只烧鸡,大伙还能一块乐呵乐呵。”但对张淑宝来说,“啤酒烧鸡,都不如一本书香。”
张淑宝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翻得纸张都烂了。那是他在江西赣州打工的时候买的。很多同事的声音都是:“你早这么用功的话,不就不会出来打工了吗?”张淑宝只是笑笑不说话,继续翻词典。
同宿舍的老刘告诉张淑宝:“你喜欢看书你就看,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一句很糙的话,让张淑宝得到极大的安慰。
2006年,张淑宝与妻子成家。2008年,女儿出生。生活多了些重担,张淑宝却一直没有放下书本。
第一次踏进大学校门
2010年,张淑宝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张淑宝顺利拿到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专科毕业证。
证书放在妻子面前,妻子惊讶,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张淑宝说:“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怕别人给我泼冷水,我就偷偷地考了个大专学历。”
其实张淑宝打算“考大学”,是因为公司内部的一则招聘通知。“当时有一个管理岗位空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可以申请。”等张淑宝拿到学历证以后,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内部招聘通知。
“我总是机遇不好。”张淑宝笑着说。
他没有止步,又继续报考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本科。“因为喜欢,所以不再计较得失。”
2016年,张淑宝到山东师范大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那是他第一次踏进大学校门。“我很羡慕这里的孩子,他们有时间,可以从容地看书学习。”古色古香的建筑,浓厚的读书氛围,安静的校园环境,让他觉得大学神圣且包容。
拿到毕业证,张淑宝没有到工友、朋友面前去谝一谝。他觉得这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会理解。
2017年,张淑宝又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考试那天,妻子骑着电动车把张淑宝送到车站,他再乘坐公交车到考点。这次考研虽然失利,但张淑宝第一次被媒体发现,并被称为“励志哥”。
对于这个称呼,张淑宝没有很在意。“我并不是一个励志的典型,我的道路没有可复制性,我觉得人应该在最适合的年纪做最适合的事情。”
张淑宝的证书(受访者供图)
今年9月,张淑宝被山东大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从2011年到现在,他顺利拿到齐鲁工业大学的广告学本科自考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用11年考取12个证书。
平凡的世界
考证,并没有给张淑宝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年过40的他依旧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没有升职,没有加薪,每天重复着搬运胶带模具。他的考研计划也暂时搁置,父母年龄大了,他还需要养家。
这段时间,关于张淑宝的话题再次在网上受到关注。很多网友问张淑宝:“考证的意义是什么?你实现阶层跨越了吗?月薪几万了?有没有改变命运?”
起初,张淑宝把日子过成了两条平行线,“工作是工作,学习是学习,一个是脚踏实地,一个是仰望星空。工作可以让我养家糊口,学习可以满足我的精神需求。”
但拿到证书的张淑宝有一段时间也会内心愤愤,“李广难封,杨意不逢。”
桌子上的书越堆越多,字越练越好,张淑宝反而觉得,即便60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农民工,但内心得到了满足,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不介意被叫做农民工,也不否认自己是大学生。“大学生与农民工是两张标签,一张攥在我手心里,一张贴在我脑门子上。”
面对质疑,张淑宝耐心回应:“我凭力气挣钱,凭本事吃饭,谁也不能瞧不起我,我也不会去仰视别人。”
工作时的张淑宝(受访者供图)
在工厂搬胶带模板的时候,张淑宝还是会想起青年时期的梦想。23岁那年,张淑宝迷上了《萌芽》杂志,很多“80后”作家也在是那段时间火起来的。张淑宝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报名表剪下来,投出三次稿件,但最终“泥牛入海,没有回音。”
张淑宝坦言自己这些年走过很多弯路,但内心深处最想从事的是教育和写作。“我现在40岁了,重新择业的机会渺茫。”张淑宝说,“但我坚持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采访最后,张淑宝给记者发来一段话:“《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总是等到同学们都打完饭了,再去喝点剩汤吃点黑面窝头。我16岁那年,在一所高中大门外修公路。很多高中生同龄人有说有笑地从我身边走过,我背过身去低着头打开我母亲给我包好的花包袱,里面是又干又硬的四张煎饼,和滴了几滴花生油简单炒一下的咸菜。一个人在现实中,不可能像孙少平一样充满戏剧性,但即使像孙少平一样处境艰难,也要迎难而上。”
下班后的张淑宝总跟两个女儿坐在一起看书,他心里感慨,“只要我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未来,有几亩地,有几箱书,读书耕田,种菜养鸡,吟诗作赋,夫复何求!”
(来源:齐鲁晚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