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读:食道炎吃什么药

2023-03-11 10:35:21 来源:教育联播网

食道炎是指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那么食道炎吃什么药好?下面小编分享了治疗食道炎的药,一起来了解吧。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相关资料图)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湿热型)方

处方:滑石10克,黄芩、茵陈各12克,栀子、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豆蔻、薄荷、射干各8克,砂仁、黄连、通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症见吞咽不利,胸膈胀闷或疼痛,口苦吞酸,纳差,呃逆,发热困倦,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热盛型)方

处方:黄连、大黄各4克,栀子、杏仁、桃仁、芒硝各8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气泻火。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热盛型。症见胸骨后疼痛如灼感,口干饮冷,性躁易怒,大便秘结不通,尿色黄短,舌质红,舌苔黄于,脉数有力。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痰浊型)方

处方:制半夏10克,木香、香附、藿香、佩兰、石菖蒲、橘红、茯苓、枳实、胆南星各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导痰排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痰浊型。症见胸骨后胀痛时呕痰涎,体形肥胖,身困乏力,舌质淡胖,舌苔厚腻,脉沉。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血瘀型)方

处方:红花、生地各9克,三棱、莪术、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5克,甘草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桃仁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胸骨后刺痛,吞咽梗噎,舌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气虚型)方

处方:黄芪18克,山药、党参各15克,白术、茯苓、半夏各9克,陈皮、木香各6克,砂仁4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健中,益气和胃。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气虚型。症见胸骨后隐痛,面色不华,饮食稍多即吐,神疲乏力,饮食不馨,大便溏薄,舌淡红,脉细弱。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阴虚型)方

处方:石斛、乌梅、百合、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15克,枸杞子9克,川楝子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养血。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吞咽梗涩而痛,胸膈满闷或痛,口苦反酸,咽干口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气滞型)方

处方:陈皮、柴胡、杏仁、郁金、木香、香附、沉香、桔梗各8克,砂仁、川芎、枳壳、白芍各6克,炙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和中,开郁化痰。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气滞型。症见吞咽哽噎,胸膈痞闷或疼痛,痛连背部,情志舒畅时可稍减,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专家点评:食管炎多由胃液反流或粗糙食物擦伤,导致食道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的病理改变。其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加,40—60岁为高发年龄。常表现为咽下食物有梗噎感,甚或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样痛,后背部痛,亦可见烧心,反酸,咽喉炎和声嘶等症状。充血,色红,还可有黏膜水肿,有时见出血点和少量糜烂。

治疗食道炎偏方

治疗食道炎偏方一:六郁汤(《医学正传》)

(组成1 陈皮(去白)、半夏(汤泡10次)、苍术(米泔浸)、川芎各3克,赤茯苓、栀子(炒)各f l克,香附6克,甘草(炙)、砂仁(研细)各1.5克。

(用法) 上药细切,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功效) 行气活血,消积和胃。

(主治) 气、湿、热、痰、血、食郁滞中焦。

(加减) 气郁者,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湿郁者,加白术、倍苍术;热郁者,加黄连、倍栀子;痰郁者,加南星、枳壳、皂角;血郁者,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者,加山楂、神曲、麦芽。

治疗食道炎偏方二: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别名) 厚朴汤(《圣济总录》)、大七气汤(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半夏、茯苓各12克,厚朴、生姜各9克,苏叶6克。

(用法) 上药用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温服。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咽中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闷,呕恶食少,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 本方原为梅核气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郁患者,可选加清热药物,如黄连、山栀等,解郁类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化痰类药物,如陈皮、胆南星等。

治疗食道炎偏方三:参香散(《袖珍方》)

(组成) 人参、官桂、甘草各9克,半夏、桔梗、枳实、陈皮、桑白皮、青皮、麦门冬、大腹皮各15克,紫苏子、香附子、茯苓各18克,木香12克。

(用法) 上药为散。每次24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克,大枣5枚,灯心20根,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功效} 温中健脾,行气燥湿。

(主治) 脾虚作胀,痞气。

治疗食道炎偏方四:枳术二陈汤(《古今医统》)

(组成) 枳实(炒)15克,白术(炒)、半夏(制)、茯苓、陈皮各3克,甘草(炙)2克。

(用法) 上药用水220毫升,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功效) 燥湿除饮,行气和胃。

(主治) 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治疗食道炎偏方五:理饮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白术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各6克,生杭白芍药5克,橘红、川厚朴各4.5克。

(用法) 上药水煎服。

(功效) 燥湿化痰。

(主治] 心肺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方解) 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药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

治疗食道炎偏方六:旋覆花散(《太平圣惠方》)

(组成) 旋覆花、木香各15克,赤茯苓30克,白术7.5克一30克,人参(去芦头)、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洗,7遍去滑)、桂心各30克,青皮(汤浸,去白瓤,焙)22.5克,川芎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腹皮(锉)各15克。

(用法) 上药为散。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效) 涤痰利咽。

(主治) 膈气,痰结,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饮食。

治疗食道炎偏方七: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别名) 旋覆代赭石汤(《普济方》)、代赭旋覆汤(《长医方集解》)。

(组成) 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姜10克,大枣(擘)12枚。

(用法) 上药用水1 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

(方解) 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效。

治疗食道炎偏方八:越鞠保和丸(《古今医鉴》)

(组成) 苍术(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连翘、莱菔子 (炒)各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

(用法) 上药为末,生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姜汤或酒送服。

(功效) 扶脾开郁,行气消食。

(主治) 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

(方解) 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瘀;白术、枳实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邪随解。

治疗食道炎偏方九:温中化痰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温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干姜(炒)、陈皮(去白)各150克。

(用法] 上药为细末,米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温开水送服,不拘时候。

(功效) 温阳化痰。

(主治) 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晕,嗜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 

食道炎相关文章:

1.食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2.食道炎最好治疗方法

3.食道溃疡的治疗方法

4.什么是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的防治

5.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

6.按胸口中间疼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