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古文字工程秘书处主办,邀请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集团、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中西书局、杭州华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从事古文字人工智能研发的团队与会,古文字工程协同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工程建设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振武主持会议。
吴振武主持研讨会
主题发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刘知远、李春桃、莫伯峰、胡韧奋)
【资料图】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介绍了在古文字方面开展大模型研究的进展,希望把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的技术应用到古文字领域,协助古文字学家提高工作效率。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李春桃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古文字及相关载体研究方面的工作情况,从科研和应用两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古文字本身、人工智能与古文字载体的交叉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教授莫伯峰介绍了在人机智能互鉴推进计算古文字学发展方面的思考和探索,着重介绍了机器智能值得人类智能借鉴之处,辅助人类发现问题,推动古文字整理研究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胡韧奋博士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古文字整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国古文字整理研究需要重视基础资源和数据,更关键的是找到适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的问题。
主题发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刘永革、王朝阳、武智融、邓健)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介绍了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甲骨拼合、字图搜索和数据整理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首席架构师王朝阳介绍了利用人机协同方式助力甲骨文在数字空间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活化方面的具体工作和设想,表示将把腾讯的相关研究和古文字工程的需求结合起来,推动开拓创新。
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武智融介绍了甲骨文校重助手Diviner的工作原理、流程、价值以及在甲骨文校重方面的新成果,表示希望在甲骨学以及古文字学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邓健谈了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古文字研究的认识,介绍了中华字库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古文字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工作设想。
与会专家研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孙茂松、宋镇豪、范常喜、黄锡全)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范常喜、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教授黄锡全等学者先后作了研讨发言。
田立新作总结发言
总结发言中,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指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古文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跟进时代的步伐,在机遇中抓住发展的先机,特别要重视数字化赋能工程建设。她表示,有一些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本着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情怀一直在跟进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的研究,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古文字工程建设,工程也要在古文字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方面找准切入点,加强沟通,更好地结合,推动古文字工程建设达成预期目标,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会议现场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