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天津欢乐谷游玩。
北京欢乐谷“国潮文化节”现场。
成都欢乐谷举办电音节。
(资料图片)
欢乐谷供图
欢乐谷作为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代表,25年来持续自主创新,以中华优秀文化作为连接游客情感的重要方式,为2.5亿游客带去欢乐的娱乐休闲时光,探索出一条本土主题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为游客带去欢乐
近日,国潮文化节在北京欢乐谷精彩呈现,令游客流连忘返。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恢复,全国多地的欢乐谷主题公园纷纷开启丰富的文旅活动。深圳欢乐谷创新产品供给,汇集过山车、音乐、热舞、美食、露营等多元素,推出音乐节、派对、市集、汇演等新玩法;上海欢乐谷举办“魔谷音乐节”;重庆欢乐谷推出“犀角音乐节”。“五一”期间,欢乐谷累计接待游客近16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达到2019年同期的143%。
今年是欢乐谷主题公园开业迎客的第二十五年。25年来,欢乐谷参与、引领了中国主题公园从探索起步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陪伴年轻人度过欢乐的休闲时光。
来自湖南长沙的陈星是一位资深“谷迷”,她出生于1998年,目前在深圳工作,闲暇之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深圳欢乐谷。她说:“我和欢乐谷是同龄人,每次走进欢乐谷就觉得特别开心和放松。”
上海的“谷迷”王炎对欢乐谷里各个“第一”如数家珍,比如深圳欢乐谷有世界最高落差的“激流勇进”、武汉欢乐谷有亚洲首座双龙木质过山车“木翼双龙”、南京欢乐谷有亚洲首台三级弹射式过山车“复仇之光”……王炎说,只要去到有欢乐谷的城市,一定会去欢乐谷玩一圈,而欢乐谷也从未让他失望,总给他带来常玩常新的惊喜。
25年来,欢乐谷已落地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拥有全球先进的主题游乐设备500余台套,打造了一系列主题节庆活动,发展成为中国连锁主题公园第一品牌。
展现多彩文化
“山海相依,金面再现”,大型东方神话秀《金面王朝》在北京欢乐谷已上演多年。演出用当代美学诠释创新传统神话,神秘的“三星堆”和浪漫的“山海经”尽显中华文化魅力。
欢乐谷以优秀文化作为连接游客情感的重要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新文化演艺、主题节庆、IP运营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如今,游客在欢乐谷不仅能体验到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还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期,南京欢乐谷“金陵欢乐谷杯”高校国艺赛开幕,国风演出《六朝霓裳》、非遗古典舞《云裳影惊鸿》、音舞诗画《入梦·金陵》等深受年轻人喜爱。此外,“春风游园季”“电音狂欢季”“潮玩节”等文化主题节庆也为游客带来颇具文化内涵的游玩体验。
年轻人是欢乐谷游客中的主要群体,欢乐谷不断营造年轻游客喜爱的消费场景,创造了900多个自主IP“欢乐家族”的生动形象,推出“主题节庆”“夜间游”“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等深受年轻人热爱的体验活动。“五一”期间,北京欢乐谷以“汉服、国乐、国风走秀、国潮街舞、国潮电音”等内容,营造了“一步一品一故事,一景一韵一风骚”的主题文化意境,以“国潮”引领中国主题乐园文化发展新方向。
据悉,欢乐谷未来将继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同时,欢乐谷将结合时下流行的音乐文化、电竞文化、潮玩文化、魔术文化,创新各类节庆活动,夯实年轻化、故事化、国潮娱乐范儿的品牌形象,增进与游客的情感共鸣。
用创新擦亮品牌
1998年,第一个欢乐谷诞生在深圳,旅游业内人士评价其“作为中国第一个参与型、体验型的主题公园,深圳欢乐谷的成立,标志着欢乐谷推动中国主题公园从静态观赏型到参与互动型的华丽转身”。
随后,欢乐谷开启连锁发展步伐,在多个城市落地。面对全球主题公园迪士尼、环球影城纷纷进入中国,欢乐谷发挥出多年积淀的底蕴和差异化比较优势,持续创新,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吸引游客,探索出一条本土主题公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近年来,欢乐谷秉承“常玩常新,常建常新”的理念,引入世界尖端高科技游乐项目,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创新出欢乐潮玩节、国际魔术节、奇幻灯光节等系列主题节庆活动。
今年一季度,欢乐谷接待量达到2019年同期的175%,营业收入达到2019年同期的184%。2022年,英国发布的《全球休闲旅游品牌价值10强》榜单中,欢乐谷品牌居第六位,这也是欢乐谷连续6年入选全球休闲旅游品牌价值榜前十名。
记者从欢乐谷了解到,在25周年之际,欢乐谷将全面升级设施,带给游客更先进、更刺激、更安全的游乐体验。今年,深圳欢乐谷“迷你世界·冒险山”主题区、武汉欢乐谷全新极速世界主题区等主题园区将上新,天津欢乐谷、上海欢乐谷、重庆欢乐谷等新增了游乐设备设施。欢乐谷将持续加快产品创新融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度参与全球主题公园行业竞争,以打造“世界一流主题公园集团、中国主题公园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助力中国主题公园不断升级,为更多游客带来欢乐体验。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